
精研業(yè)務,銳意進取
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。自參加工作以來,張樹堂老師不斷學習教育教學專業(yè)知識,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教育水平。特別是課程改革以來,張老師積極學習《課程標準》《教育學》《教育心理學》等專業(yè)書籍、專著,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落實新理念,嘗試新教法,并及時總結反思,記錄整理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和發(fā)現的新問題、新困惑,虛心求教有經驗的老教師和教育專家。在課堂教學中銳意改革,大膽試驗,先后承擔了多項省市縣級課題,取得了豐碩成果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張樹堂老師的教育教學智慧不斷積累,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,所教班級成績始終名列年級前列,并連續(xù)幾年獨占鰲頭。
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,張樹堂老師還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,多次執(zhí)教各級各類公開課,多次參加各級各類教學評比,成績斐然,先后榮獲“汶上縣語文學科基本功比賽一等獎”、“濟寧市語文學科基本功比賽二等獎”、 “汶上縣第八批教學能手”、“通用基本功比賽一等獎”、“濟寧市第六批教學能手”、“省優(yōu)秀課例研究二等獎”、“汶上縣優(yōu)質課一等獎”、“濟寧市優(yōu)質課一等獎”、“汶上縣第十批教學能手”、“濟寧市第七批教學能手”等榮譽和獎項。
關愛學生,創(chuàng)新管理
參加工作以來,張樹堂老師連續(xù)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。有人說,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。但張樹堂老師認為,就是這最小的主任,卻擔負著最大的責任,因為教師把握著幾十個孩子的成長之路,甚至掌握著他們未來的命運。所以他時時提醒自己:一定要謹慎,一定要負責,一定要細心,一定要耐心,一定要有愛心!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只有用科學的方法去管理班級,才能使愛心和責任心轉化為實際效能,才能更好地培養(yǎng)學生成長和成才。在班級管理中,張老師不斷探索和實踐,摸索出了一套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——自主管理和班級量化管理模式,受到了學校領導的重視,多次進行各級經驗交流和匯報,并在全校推廣。
張老師所帶班級班風正、學風濃,精神面貌昂揚向上,班級管理連年第一,他本人也先后榮獲“汶上縣教學工作先進個人”、“汶上縣優(yōu)秀少先隊輔導員”、“汶上縣素質教育先進工作者”、“汶上縣青春建功先進個人”、“汶上縣優(yōu)秀少先隊輔導員”、“濟寧市中小學優(yōu)秀班主任”、“濟寧市優(yōu)秀班集體”、“濟寧市優(yōu)秀教師”、“濟寧市第四屆‘杏壇名師’”等榮譽和獎項。
愛崗敬業(yè),全面進步
三尺講臺,很小,很窄;卻又很大,很寬;因為這里承載著學生的夢想,這里是學生起飛的地方。張樹堂老師一直認為,學生的進步和成長,才是老師的夢想;學生的成功,才是老師最大的成功。
為了更好更全面地鍛煉和培養(yǎng)學生,同時也為了更好更全面地鍛煉和培養(yǎng)自己,張老師長期擔任實驗小學興趣活動小組的指導老師和輔導員,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興趣活動小組的活動,指導學生的活動和學習,參加各級各類比賽。學生經受了鍛煉和成長,收獲了榮譽和進步。這同時也是他的榮譽和進步——張老師先后榮獲“濟寧市優(yōu)秀科技教師”、“濟寧市第四屆中小學生讀書系列活動優(yōu)秀指導教師”、“汶上縣‘三項活動’優(yōu)秀輔導員”、“汶上縣征文活動優(yōu)秀指導老師”等榮譽和獎項。
眨眼間,張樹堂老師當教師已經十九年。十九年的風雨兼程讓他懂得了教育的含義,懂得了教師的含義。張老師時時告訴自己,當教師很美麗很幸福;他也時時告誡自己,當教師要敬業(yè)要奉獻。是的,當教師,講臺很小,但舞臺卻很大;粉筆很短,但教育卻很長。手捧朝陽,用愛心點燃學生的希望;腳踏沃土,用責任托起學生的夢想。張老師常對學生說:夢想,就有可能;努力,一定成功。他也常對自己說:生命有多長,教育就有多長。